一提起廣袤的東北黑土地,總有種讓人來一場說走就走旅行的衝動。
我國地圖像一隻雄雞,而東北三省就是傲然昂首的“雞首”,在東北大地上生活著多個民族,各個民族也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並為今人留下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於10月10日在濟南開幕的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東北三省將攜帶富有當地特色和民族風情的項目參展,詮釋“黑土地”的迷人魅力。
刺繡、服飾,滿滿全是“民族範兒”
在東北生活的各個民族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布料工藝。遼寧的滿族同胞們這次將帶來精美的錦州滿族民間刺繡,這是早在2008年就列入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古老項目。錦州滿族民間刺繡通常以家織布為底襯,以紅、黃、藍、白為主調的各種彩色絲線,用一根細小的鋼針參照圖案上下穿刺,織繡出各種紋樣,繡品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包括服飾、日用品、喜慶節令等。而黑龍江帶來的渤海H繡同樣古老,起源於距今1300年前的渤海國H族針法,初看渤海H繡作品,會有一種在欣賞畫作的感覺,據黑龍江非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這得益於H繡采用的原料以及製作工藝,H繡以東北特產柞蠶絲為原料,這種絲比桑蠶絲粗一些,所以染色後繡品顯得更加豔麗,加上H繡采用的是4到8層的疊加形式,顯得更加厚重和立體,並由此贏得了“刺繡中的油畫”美譽。
在本屆非遺博覽會上,您還可以看到滿族旗袍以及朝鮮族傳統服飾的身影,旗袍的美自不在話下,而隨著韓劇流行以及中韓民間交流的普及,朝鮮族傳統服飾也越來越受到國人喜愛,屆時,你不妨來舜耕會展中心現場看看,說不定裏麵就有你中意的衣服。
就地取材,做出精美手工藝品
東北礦產資源豐富,勞動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就地取材,利用身邊各種容易取得的材料,發揮聰明才智,製作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而這些工藝品也是東北三省非遺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遼寧帶來的煤精雕刻是一種“煤都”撫順生產的民間雕刻工藝品。煤精為撫順特有,夾雜於一般煤層中間,比一般煤炭輕,煤精雕刻工藝品色澤烏黑,光亮如瑩,材質細膩,造型美觀。
齊齊哈爾是中國最大的瑪瑙產地,滔滔滾滾的嫩江下麵埋藏著大量的珍貴瑪瑙,這次,黑龍江將帶來顏色鮮豔的齊齊哈爾瑪瑙雕。中國有句俗話:“千種瑪瑙萬種玉”,意為瑪瑙品種繁多,會呈現出紅、白、灰、褐、藍、綠、黑等色,用這樣美麗的“石頭”做成的雕塑工藝品光想想就知道很美了。除了這些,撫順琥珀雕刻製作、桃核微雕、藝發刻紙、哈爾濱麥秸畫等精湛技藝都將在非遺博覽會上亮相,展示東北人民智慧。
如果你喜歡民族樂器,可以來現場看看馬頭琴製作以及朝鮮族傳統樂器製作手藝,還可以跟製琴師傅好好交流一把;如果你是個“吃貨”,那就更有福氣了,黑龍江哈爾濱秋林裏道斯紅腸將現身非遺博覽會,這種擁有幾百年曆史的俄羅斯風情食物定能俘虜你那挑剔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