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際慣例,專業展會並不是以參觀者數量的多寡取勝。目前,展覽會評估與認證在國內還屬於空白。然而,對參展商而言,展會評估的結果可以使參展商在不同的展會與其他營銷手段之間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對觀眾而言,尤其是為專業觀眾選擇參觀展覽會提供客觀的標準;對展會主辦者而言,為打造品牌展以及更好的改進對參展商及觀眾的服務提供客觀的依據。
嚴格的觀眾定義是精確統計的前提德國被譽為展會王國,在展會的各個方麵都已有一套相當成熟的做法。就觀眾的定義及會展統計問題,德國會展統計數據自願控製組織(FKM)主席兼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首席執行官胡明峰先生介紹說,購票入場或是在觀眾登記處登記了姓名和聯係地址的人都被稱為觀眾。記者、展商、館內服務人員和沒有登記的嘉賓不算在觀眾之列。這個行規在歐洲普遍通用。
在美國,參展公司的工作人員和其他的團體被稱為“展會參與者”,部分也計算在觀眾數量中。隻有有興趣和展商建立商業關係的人才能算做觀眾。這對觀眾的定義是最為嚴格的。
FKM隸屬與德國展覽與博覽會協會(AUMA),AUMA是德國展覽業的最高協會,代表整個展覽行業的利益與政府溝通,負責提供業界的全麵信息以供展商和觀眾用於研究與培訓。FKM的77個成員中74個來自德國,另有3個是國外展覽會組織者,包括意大利維羅納展覽公司VeronaTradeFairCompany、莫斯科MVK和中國香港貿易發展局HKTDC。FKM每年審核的展會數量由40年前的25個增長到了如今的約300個。德國舉辦的90%的國際性博覽會,80%的地區性展會都由FKM審核。而FKM隻負責審核展會數據。對於如何收集、發布展商數量、展示麵積、觀眾數量和觀眾結構分析,FKM有自己的一套規範製度,強製適用於FKM所有成員。成員是否執行規範最終由公眾會計師審查。
有專家認為,對中國來說在中期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審核係統是很必要的,因為目前中國的展會組織者使用的統計標準五花八門。對展商、觀眾和媒體來說,要了解展會真正的規模和影響是十分困難的。展會統計數據的透明化會令整個中國展會市場受益匪淺。然而,一部分展會組織者仍舊抵觸這種透明度,他們從自己製定的標準中得利,這是不利於會展統計和評估的普及的。
觀眾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德國在中國舉行的展會,和中國同類展會相比,對媒體宣布的觀眾人數要少得多。對於慕尼黑博覽集團5月份在上海舉辦的物流展的展會報告,雖然現場人氣看上去比較旺,但會後統計的觀眾數量隻有9000多人,對此,專家分析,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在中國所辦的展會主要是針對專業觀眾。觀眾在拿到入場券之前必須進行預登記。因此,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知道準確參展觀眾的人數和性質(專業觀眾或普通觀眾),媒體和未登記的嘉賓並不算做觀眾。
與中國的同類展會相比,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所辦展會公布的觀眾人數通常較少,但這並不影響展會的聲譽。胡明峰認為,對於展會,最重要的是觀眾的質量,而不是數量。展商和其目標觀眾有了密切接觸的機會後才更有可能進行商務交流,展商參加展會的目的也因此達到。如果展商麵對的是數量更多的普通觀眾,他們就需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力氣從其中分辨出真正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