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會展經濟蓬勃發展、亮點紛呈,顯示了輝煌前景。在日前舉辦的“中國.內蒙古會展節慶文化發展論壇”上,區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紛紛建言獻策,他們從不同視角探討了內蒙古發展會展經濟的方法和策略。
組織專業觀眾參展極其重要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展專業委員會主任劉大可在會議論文中指出,展覽會作為一種高效率的商品貿易、信息傳播和技術交流平台,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參展商希望利用這一平台展示產品、技術,拓展市場空間;專業觀眾希望利用這一平台了解行業的最新信息和技術,采購到適銷對路的商品和服務。因而,展覽會成功與否,既取決於參展商的數量和質量,也取決於觀眾的數量和質量,隻有兩者匹配,才能最終獲取理想的貿易效果。
劉大可表示,對一些展會進行調研發現,近年來,很多展覽會的專業觀眾數量和質量都不能令參展商滿意,原因有二:一是展覽會組織者的收入主要是由參展商支付的,專業觀眾通常不僅不支付費用,很多時候還需要展會組織者提供交通、住宿等差旅費用,這導致很多展覽會組織者,特別關注參展商,而忽視了專業觀眾的組織;二是很多展覽會組織者對專業觀眾的地區分布、職位特征、獲取信息的渠道等基本情況了解不夠,從而導致在專業觀眾組織工作中缺乏針對性。
與會的內蒙古專家表示,重視和做好組織專業觀眾參加展會,對內蒙古眾多展會實現預期目的具有決定性意義。
據了解,近年來國內展會的專業觀眾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呈現明顯的聚集性,主要集中於經濟發達地區和展覽會舉辦地鄰近地區;專業觀眾在所在機構中位居中高管理層、具有較高的決策力,屬於高端商務人士;主要來自於中小企業,國內專業觀眾參觀展覽會的目的主要是采購、銷售和了解行業信息,海外專業觀眾來華參觀的目的主要是銷售推廣和采購;獲取展覽會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展覽會網站、展覽會廣告和同行推薦,主辦方信件、主辦方電話邀請、電子郵件邀請函、參展商邀請和主辦方傳真等為輔助方式。
劉大可認為,對組織專業觀眾參展,展覽會組織者應著重做好如下工作:根據展覽會主題和目的確定專業觀眾類型,然後開展行之有效的邀請工作;相對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更傾向於通過展覽會這一平台進行產品展示和行業內信息交流,因此應加強對中小企業專業觀眾的邀請力度;利用好專業觀眾獲取展覽會信息的主要渠道,例如展覽會網站、展覽會廣告和同行推薦等。
合力做好會展經濟“大蛋糕”
內蒙古會展經濟前景廣闊,做好“大蛋糕”,需要有關方麵聯手合作,這是與會的眾多區內外專家的共同看法。
內蒙古展覽館館長閆利霞指出,草原文化的深入研究,為自治區各盟市的文化會展和節慶活動賦予了新的曆史文化內容。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會展業,必須積極優化資源配置,采取鏈條式的經營模式,把各自為政的區域文化會展活動鏈接起來,形成大的文化板塊,組成具有競爭實力和影響力的文化航母,來帶動內蒙古的文化會展業的發展。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會展教研室主任藍星認為,以往的一些政府主導型會展活動,主要以政府投資、政府主辦,或者政府投資、外包承辦等方式進行。隨著形勢發展,應該逐步向商業化會展公司承辦,政府給予財政補貼的方向轉變。
“我們籌辦的首屆中國.內蒙古馬鈴薯產業國際博覽會計劃於8月11日開幕。2008年,聯合國倡議把馬鈴薯作為糧食替代品,目前我國馬鈴薯產量居世界第一,內蒙古馬鈴薯產量居全國第一,這都顯示著內蒙古馬鈴薯產業擁有輝煌前景。辦好這個展會,以後每年都辦一次,對於在內蒙古形成馬鈴薯和相關產品國內集散中心,支持內蒙古馬鈴薯產業做大做強都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辦好展會,我們建立了中國馬鈴薯產業網站,向數量眾多的有關企業和機構發出了參展邀請。我們非常希望能在有關方麵支持下,把這個展會搞成功,把它搞成像‘內蒙古藥交會’那樣的品牌展會。”內蒙古隆格爾草原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武冠民就有關方麵聯手做好“大蛋糕”,從會展經濟開拓者角度提出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