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這個時候,正是全國書法展的作品征集階段。1月到5月,由中書協主辦的“國字號”書法展、書法比賽每年都吸引了數萬人報名參加,而入展數量隻有區區三四百件。甚至有評論說,其入展之難遠超過高考。
因為入選難度大,難免有人投機取巧,鑽空子。對於一些書法工作者利用電腦等科技手段合成拚湊,以此來獲得展覽入場券的行為,是一種書法的創新還是作弊似乎很難下一個定論。對此,記者采訪了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薛龍春。
電腦合成書法,創新or作弊?
就像繪畫,能夠入選全國美展是繪畫工作者所引以為榮的一件事。同樣,書法展也是如此。有一些人為了能夠入圍展覽、躋身國內書法一線,不得不走“捷徑”,買通評委或者利用電腦等高科技手段給作品“摻假”。
近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些人為了能夠獲得大展的入場券,甚至采用了各種高科技手段,用電腦合成諸名家的字,描摹或拚湊成自己想要的字體。
對此,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薛龍春認為:“如果剛能描畫成幅,便送去參加展覽,是不合適的。董其昌曾經說,"朝學執筆,夕已勒石,餘深鄙之。"看來古今都差不多。”
合成書法,懂行者一眼可看穿
“集古字的學習方法是有的,宋代的米芾年輕時學書法就是如此,但他並未成名,他之所以躋身宋四家,是因為最終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今人在電腦中合成古代諸家的字,如果用來作為範本來進行創作練習,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將這種挪用、拚湊的習作送去參加書法展覽和比賽,是缺乏道德的。評委若對古代書法的圖像庫稍有認識,一眼就能看穿,因為合成的字看起來造型和節奏感不夠好。”薛龍春說。
對於較大規模和較高規模的書法展,展覽的同時也是一場書法技藝的比賽。什麽樣的書法能夠入選,什麽類型的書法作品能夠獲得評委的青睞,這實際上就是一場綜合實力的比拚。對大部分人來說,能夠入圍大展或是在比賽中獲得名次是對其書法技藝的肯定。
對此,薛龍春表達了不同看法,他反對任何形式的比賽。“書法不是競技項目,一件作品也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在什麽是書法都含糊不清的今天,評審的標準更是人言言殊。評獎有時能使人一夜成名,許多年輕人就躍躍欲試,這是正常的心理。書法看似簡單,但如果沒有十足的才氣,沒有長期的積累與錘煉,最終不會有成就。”
書法展賽不能成唯一指揮棒
自上世紀80年代舉辦第一屆全國書法篆刻展以來,各種書法展覽和比賽層出不窮。如今,大大小小的書法展覽已經成為傳播書法文化的重要形式,對書法藝術的發展也產生重要影響。
但是由於書法市場較為單一的運作方式,相關推動力量的匱乏,導致書法展覽和比賽演變成為書法創作的唯一指揮棒。
“書法比賽將象征傳統文化的書法轉換為最不需要文化的體力活。許多比賽的獲獎者沒有因為獲獎而不斷進步,相反,他們中的許多人慢慢墮落成以獎牌為商標的小商人。當人人自稱書法家的時候,藝術女神早已與這個時代擦肩而過。”薛龍春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