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保持了迅猛發展的態勢,正逐漸成長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同時,文化產業也在發展過程中麵臨著資源使用效率不高、創新力不足、文化精品缺乏等問題。麵對轉型升級的要求,如何從供給側發力,通過創新生產思路,創造新的消費增長點,以更多更高品質的文化產品供給釋放市場活力,將是文化產業未來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有學者指出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讓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始終堅持“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辦展思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文化產品交易為核心,是對外文化貿易的重要平台、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促進文化產品結構調整和創新的重要載體。鑒於此,試從以下幾個方麵探究文化會展在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中的作用。
1、創新驅動 引領創意生活,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文化需求日趨多樣化,如何迎合消費者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成為擺在人們麵前的一大難題。實踐證明:創意是打開文化市場的一把金鑰匙。近幾年大熱的故宮文創產品,通過對館藏文物的創意開發,吸引老少各個年齡群體消費者的喜愛,並即將登上國際郵輪航線,向世界展示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截至目前,故宮博物院已設計研發文化產品超過7000種。2014年文創產品為故宮帶來了超過6億元的收入。而2015年上半年,故宮文創產品的銷售額便已達到7億元。可見,創意拉近了傳統文化與當代人們的生活,激發了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促進了文化消費。
根據文化部發布的《中國文化消費指數》,我國文化消費的潛在規模為4.7萬億元,而實際消費僅為1萬億元,還存在超過3萬億元的消費缺口,大量消費市場潛力尚未釋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費需求日趨多樣化,更需要文化產品供給的多樣化發展和不斷推陳出新。
對於一個朝陽產業來說,創意是繁榮文化產業的不竭動力和源泉。中國(義烏)文交會作為文化產品交易的重要平台,曆來把“創意”作為展會的重要板塊。2014年舉辦的第9屆義烏文交會以“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新概念、新工藝、新設計”為主題,設置“六新”主題館,順應文化產業發展新態勢主打“創新”品牌。第10屆義烏文交會文化創意展區麵積達15000平方米,比上屆增長75.1%。即將於今年4月27日舉行的第11屆義烏文交會以“文創∞”為主題,又將為大家帶來怎樣的文創盛宴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習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文化產業而言,依靠創意驅動,激發人們的消費欲望,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實現“創造新供給”,從而引領創意生活。
2、創意融合,實現1+1大於2的集群效應
近年來,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已貫穿在文化產業的各個領域,呈現出多向交互融合態勢。創新融合是義烏文交會的突出亮點。
專家認為,產業鏈整合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同樣,通過打造全產業鏈將生產要素和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發揮集群效應,也應是文化產業自身結構轉型升級的題中之義。作為一個薈萃文化產品領域八大行業的貿易型專業文化展會,義烏文交會擁有得天獨厚的產業集聚優勢。
首先是文化創意展區的一枝獨秀。台灣文創展區、澳門文創展區、中國美院“最設計”展區以及2015文化部、財政部全國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係列活動的集中,為創意在彼此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提供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