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資訊首頁 行業資訊 產品縱覽 更多

媒體聚焦丨《湖南日報》:中聯重科農機“黑馬”跑起來

農機購網 中聯重科 2024-04-16 08:40:03

4月15日,《湖南日報》要聞版以《取秧像夾菜,拋秧有“助跑”——中聯重科農機“黑馬”跑起來》為題,報道中聯重科拋秧機研發的全國首台水稻有序拋秧機,以科技創新助力水稻機械化移栽。以下是報道原文。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胡盼盼 通訊員 羅翀 毛舟宇

湖南是全國最大的水稻主產區,但機械化移栽一直是短板。湖南裝備製造龍頭企業中聯重科研發出全國首台水稻有序拋秧機。

取秧前,先給秧苗“梳頭”;夾秧時,像夾菜一樣控製好力度;拋秧時,有“跑道”助跑,讓秧苗入田落得準、立得穩……農機新技術的開發,實現合理密植、適當有序淺栽,大大提高了功效。

4月11日,記者來到常德市鼎城區黃土店鎮湖堤村,實地體驗水稻有序拋秧機帶來的種田新變化。

常德市鼎城區黃土店鎮湖堤村,有序拋秧機在作業。通訊員 羅翀 攝

試驗2萬多次,取苗不傷苗

在湖堤村,種糧大戶周賀駕駛有序拋秧機,和父親周建國一道,隻用幾分鍾,就把一丘田的秧拋好了。

機器拋秧,第一步是取秧。

常德市鼎城區黃土店鎮湖堤村,周建國在有序拋秧機上放秧苗。通訊員 羅翀 攝

 

記者登上拋秧機近看,拋秧機的秧盤進口處,有14塊梳秧板。

“要想實現有序取秧,先給秧苗‘梳個頭’,把秧苗理順了。”中聯重科種植機械平台經理汪波介紹,秧苗在生長過程中,枝葉會交叉在一起,取秧前先梳理一下,後麵取秧環節才不會亂。

拋秧機取秧前,先就給秧苗“梳個頭”。通訊員 羅翀 攝 毛舟宇 剪輯

“梳完頭”的秧苗更規整,秧盤上的13行秧苗分成13路進入取秧環節。13對取秧帶在機器上循環運轉,每對取秧帶先夾緊,取出秧盤裏的秧苗後再鬆開,讓秧苗落到下麵的拋秧帶上。

“取秧好比筷子夾菜。原理簡單,但要實現這一步非常困難。”汪波介紹,用多大的力取出秧苗,非常有講究。力大了,會傷到苗;力小了,取不出苗。不同品種、不同秧苗、不同秧土,都會導致秧苗的重量不一,取秧要用的力也就不一樣。

通過5年實踐,經過2萬多次試驗,汪波帶領團隊成功研發出柔性取秧技術,調試出“恰到好處”的力度,確保取苗不傷苗。

拋秧機像筷子夾菜一樣取秧。通訊員 羅翀 攝 毛舟宇 剪輯

拋秧有“助跑”,入田立得穩

有序取秧有講究,有序拋秧難度更大。

有序拋秧機拋出的秧苗。通訊員 羅翀 攝

拋秧機轟隆向前跑,田裏水波湧動,栽下一列列綠油油的秧苗。

“看似‘天女散花’,實則精準有序。”中聯重科種植機械平台副經理馬立欣介紹,拋秧機尾部的13條拋秧帶,像“跑道”一樣為秧苗“助跑”。秧苗獲得慣性動力後,再做拋物線運動“跳水”入田。

秧苗在跑道上“助跑”後,做拋物線運動“跳水”入泥。通訊員 羅翀 攝 毛舟宇 剪輯

13條跑道的長度不一,秧苗拋出後自然遠近不一。通過儀表台上的按鈕,可以一鍵調整拋秧帶的轉速,從而調整秧苗的行距、株距。行距從210毫米至320毫米無極調節,株距有8個擋位,能滿足不同農戶的種植需求。

秧苗要按照既定的行距、株距入田,還要確保穩當入泥,而不是漂浮在水上。

奧秘在哪裏?馬立欣講述,秧苗能不能穩穩當當栽進泥土裏,取決於秧苗底部的缽土體積、重量,以及拋秧帶的速度和高度。在研究過程中,就曾出現缽土太輕,導致秧苗漂浮在水麵的情況。研究團隊通過近2年試驗,對秧盤進行改進,讓秧缽體積變大、缽土變重,才成功解決這一難題。

有序拋秧機在田間作業。通訊員 羅翀 攝 毛舟宇 剪輯

“一次拋秧13行,行數比插秧機多,作業更快。機拋秧苗根部自帶原生營養泥土,入田後無返青期,分蘖快,相當於生長期多了一周,為雙季稻種植贏得更多時間,能有效避免晚稻遭遇寒露風。”作為有序拋秧機的最早一批用戶,周賀實實在在受益。

周賀說,一台拋秧機代替十幾個人,每小時拋秧4至5畝,省時省力省成本,種植雙季稻有保障。同時,相比手拋秧,有序機拋可以做到合理密植,讓秧苗的通風性、采光度等達到最佳,有利於作物生長。

周賀在駕駛有序拋秧機。通訊員 羅翀 攝

農機有“智慧”,越變越“聰明”

“90後”新農人周賀熱衷於使用推廣新農機。4月11日,周賀站在田邊用平板遙控拋秧機進行無人駕駛作業,吸引不少村民圍觀。

無人駕駛拋秧機在田間作業。通訊員 羅翀 攝

對比看,遙控無人駕駛模式下拋出的秧,效果不輸人工駕駛拋秧模式。

這是如何實現的?

“通過十幾年研究,我們賦予了拋秧機‘智慧大腦’。”中聯重科智能所所長王富同介紹,拋秧機上安裝的傳感器可以搜集田塊信息和作業環境信息,交由“智慧大腦”自動做出路線規劃,從而讓拋秧機實現無人駕駛作業。

無人駕駛拋秧機“勤奮好學”,不僅采集作業數據,還能學習機手的作業習慣,讓自己變得更加“聰明”。

王富同用平板遙控有序拋秧機作業。通訊員 羅翀 攝 毛舟宇 剪輯

 

“隻要有一個智能終端,就能遠程遙控拋秧機進行無人駕駛作業。”王富同稱,拋秧機上安裝了一個電台,信號可以輻射周邊10公裏。現場,他操作手機、平板、電腦,都能讓拋秧機開啟遙控自動駕駛模式。拋秧機啟動還是停止、前進還是後退,取決於指尖滑到哪裏。

“聽起來很高大上,但用起來很順手。”周賀說,用了4年有序拋秧機,種植雙季稻底氣更足,身邊年輕人的種田熱情更高。今年,周賀種了1500畝水稻,其中雙季稻1000畝。

目前,中聯重科有序拋秧機已累計推廣4000餘台,主要銷往湖南、安徽、吉林、江西等水稻主產區。產品在海外市場已進入試驗測試階段,即將大展身手。

▲《湖南日報》報道

 

 


標簽: 中聯重科
微信掃一掃,小程序中看資訊
本篇稿件內容係出於傳遞信息之目的自第三方網站轉載,行業企業、終端用戶投稿。若對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本網站聯係,本網站將迅速給予回應並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聯係電話:010-84673349)。
新聞投稿:news@lmjx.net

中聯重科設備推薦

相關資訊

智“擎”高人氣!中聯重科工程起重機精彩亮相德國寶馬展

智“擎”高人氣!中聯重科工程起重機精彩亮相德國寶馬展

4月7日,德國寶馬展在慕尼黑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全球高端裝備龍頭企業,中聯重科展出近70款(項)高端產品及前沿技術。

2025-04-11 標簽: 中聯重科
中聯重科智能農機稻田比武“鬧”春耕

中聯重科智能農機稻田比武“鬧”春耕

4月9日,2025年湘贛邊株萍中聯重科杯第一屆水稻機插秧技能競賽在湖南株洲醴陵市舉行。

2025-04-10 標簽: 中聯重科
簽約不斷!德國寶馬展中聯重科成人氣中心

簽約不斷!德國寶馬展中聯重科成人氣中心

當地時間4月7日,德國寶馬展(Bauma 2025)在慕尼黑隆重開幕。中聯重科以綠色•智造 共建美麗世界為主題。

2025-04-09 標簽: 中聯重科
向“新”求“智”!中聯重科科技創新引領農機裝備發展升級

向“新”求“智”!中聯重科科技創新引領農機裝備發展升級

4月9日,2025年湘贛邊株萍中聯重科杯第一屆水稻機插秧技能競賽在湖南株洲醴陵市舉行。

2025-04-09 標簽: 中聯重科
高效澆築創紀錄!中聯重科“淩雲”泵車助建新疆重點風電項目

高效澆築創紀錄!中聯重科“淩雲”泵車助建新疆重點風電項目

近日,新疆華電溫泉縣50萬千瓦風電項目首台風機基礎澆築順利完成,標誌著項目實現從土方開挖到風機施工的關鍵跨越,為後續首台風機吊裝奠定。

2025-04-09 標簽: 中聯重科
又一“揭榜掛帥”項目通過驗收!中聯重科自研智能傳感器實現國內領先

又一“揭榜掛帥”項目通過驗收!中聯重科自研智能傳感器實現國內領先

近日,湖南中聯重科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承擔的《工程機械專用智能傳感器關鍵技術》項目順利通過長沙市科技局揭榜掛帥重大科技項目驗收。

2025-04-09 標簽: 中聯重科
掀中國智造新浪潮!中聯重科重磅亮相德國寶馬展

掀中國智造新浪潮!中聯重科重磅亮相德國寶馬展

當地時間4月7日,德國寶馬展(bauma 2025)在慕尼黑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上午10:28,中聯重科董事長。

2025-04-09 標簽: 中聯重科
掀中國智造新浪潮!中聯重科重磅亮相德國寶馬展中聯重科ZOOMLION

掀中國智造新浪潮!中聯重科重磅亮相德國寶馬展中聯重科ZOOMLION

當地時間4月7日,德國寶馬展(bauma 2025)在慕尼黑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上午10:28,中聯重科董事長。

2025-04-09 標簽: 中聯重科
掀中國智造新浪潮!中聯重科重磅亮相德國寶馬展

掀中國智造新浪潮!中聯重科重磅亮相德國寶馬展

當地時間4月7日,德國寶馬展(bauma 2025)在慕尼黑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上午10:28,中聯重科董事長。

2025-04-08 標簽: 中聯重科
深耕歐洲拓展全球產業版圖 中聯重科德國工廠二期項目奠基

深耕歐洲拓展全球產業版圖 中聯重科德國工廠二期項目奠基

當地時間3月31日,中聯重科德國工廠二期奠基儀式在德國瓦爾德勞貝爾斯海姆舉行,將擴建廠房進行產業拓展升級,打造集產品展示、銷售、生產。

2025-04-03 標簽: 中聯重科
查看更多

今日頭條

為您推薦

尋路

【尋路】美通築機仇德勝:十八載櫛風沐雨 守初心砥礪前行
【尋路】蘇子孟:BICES 2019各項籌備工作目前進展順利
【尋路】王偉炎:國機重工品牌一體化鋒芒凸顯
更多尋路

中國路麵機械網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