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作為設計並製造動力係統與商用車的兩大品牌,菲亞特動力科技和依維柯---凱斯紐荷蘭旗下品牌(NYSE:CNHI / MI: CNHI),與全球領先的能源基礎設施運營商之一 Snam 公司,簽訂了一項意向書,希望通過技術和商業合作,促成意大利交通領域的脫碳目標,並在全球範圍推動氫燃料和生物燃料(沼氣和天然氣)運輸工具的發展。
首先,意向書號召活躍在整個供應鏈上的三大公司(從菲亞特動力科技的發動機、依維柯的商用車到 Snam 子公司 Snam4Mobility 的分銷基礎設施和服務)攜手合作,奠定天然氣(bioCNG 和 bioLNG)和氫燃料燃料運輸工具的核心地位。力求為輕型和重型商用車以及客車提供端對端的解決方案和創新商業模式。
合作的目標是開發一體化可持續的運輸工具,推廣使用可替代能源車輛,采取共同戰略以協作開發車輛和分銷網絡。因此,合作也將側重於編製研究報告,以便計劃和嚐試適用於車隊和專業客戶的創新型燃料補給解決方案、技術和基礎設施。
此外,菲亞特動力科技、依維柯和 Snam 計劃在本地公共交通和公共設施領域開展可持續運輸工具項目的合作。此種背景下,進一步發動和倡導包括地區、國家及歐洲各級機構參與其中,有利於在天然氣和氫燃料的基礎上擴展可持續運輸工具的解決方案。
Pierpaolo Biffali,菲亞特動力科技產品工程副總裁表示:“我們一直都是可替代能源發動機領域的先鋒,在天然氣技術開發方麵擁有 20 年的經驗。我們是市場領先者,甲烷和生物甲烷發動機的銷售額一直占據歐洲區市場份額的第一位,擁有最強大的工業車輛用 100% 天然氣發動機,其中,Cursor 13天然氣發動機的功率可達 460hp,我們的生物甲烷發動機可以將二氧化碳循環排放量減少到接近零,進而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我們認為,中長期來看氫燃料是關鍵,尤其對長途運輸領域而言。為了印證我們對氫燃料動力技術的承諾,菲亞特動力科技和依維柯公司將負責 H2Haul 項目(一個歐洲項目,介紹並利用氫燃料卡車進行公路運輸)的一部分,繼續為重型長途運輸應用提供零排放解決方案。此項研究將提供重要成果,為此類技術能夠在不太遙遠的將來得以發展鋪平道路。我們深信,在此意向書的基礎上,我們將攜手創造更具可持續性的未來。”
Marco Liccardo,依維柯中型和重型卡車全球產品線副總裁宣布:“IVECO 一直走在重型運輸行業脫碳的前沿,朝著零排放的目標前進。轉變早已開始,其中氫燃料擔任了主要角色。事實上,我們現在展望未來時有一個共識,天然氣和生物甲烷是走向最終氫燃料解決方案的基石及橋梁,鑒於 2025 年嚴格的歐洲減排目標,這為長途運輸提供了解決方案,而且我們將與 Nikola 通力合作,在 2023 年之前推出燃料電池重型卡車。因此,與 Snam 公司的合作代表著 IVECO 在可持續運輸工具上的承諾又向前邁了一步。這意味著我們有機會在意大利供應鏈內開發必要的基礎設施。”
Alessio Torelli,Snam4Mobility 的首席執行官表示:“通過此協議,我們旨在強化天然氣在減排的短期解決方案中起到的作用,在這個領域借力意大利政府,使生物甲烷和氫燃料在將來成為可持續運輸工具的關鍵解決方案,尤其是重型汽車方麵。
通過 Snam4Mobility,我們正在建設一個越來越廣泛的配電基礎設施,該基礎設施已經使用生物燃料,不久將應用氫燃料。通過商業合作,比如正與我們合作的菲亞特動力科技和 IVECO 公司,我們計劃與行業內的關鍵企業合作,在國際層麵上共同開發價值鏈內的技術,減少汙染排放,實現氣候變化目標,為全人類謀福祉。”
主要生產裝載機輪胎保護鏈 代理洛陽鋼鋒 ,南鋼刀板 品牌鏟車輪胎 自生產隧道台車輪需要的可以聯係,天津做輪胎保護鏈廠家 張會 ☎18920380881。
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盛會——2024上海寶馬展(bauma CHINA 2024),將於11月26日至29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這。
為就近保障三電新能源係統供應,全力服務支撐大同市換電重卡項目,在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盧東亮,市長張強等領導和北京中關村集團的。
山貓S550在長春城投的養殖基地內進行清糞作業在之前的推文裏,我們一起見證了山貓S550在長春城投的養殖基地內如何高效清糞。
10月30日,備受業界關注的2024·「鼎革獎」數字化轉型先鋒榜評選結果在北京隆重揭曉,來自各行各業的50餘家企業及16位個人獲得殊榮,現場近。
近日,四川省科學技術廳發布《四川省2024年第六批擬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成都公交集團隆星汽車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星公司)。
10月24日,瑞士布赫市政集團供應鏈總監Thomas Emmenegger、高級創新技術經理Alexander Zipes、供應鏈項目經理葛歆揚等一行蒞臨盤轂開。
在挑戰中,創造力最能茁壯成長。在專注場景化輪胎開發的泰凱英,創新與協作能力始終被置於研發工作首位,尤其在行業競爭激烈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