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三一、中聯、柳工、廈工、龍工、合力、山推、宣工……這一串串耳熟能詳的名字,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傑出企業代表,與新中國工業一起誕生成長,並承載著大國重器、裝備中國的重任。
合力,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內一家安徽省屬地方國有獨資企業,數十年專注於工業車輛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製造和銷售,產銷規模已經實現連續23年保持國內同行業第一,並躋身世界工業車輛前八,應收賬款、現金流量、收益率等財務指標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也是名列前茅。
不懈怠、不折騰、不躍進
那麽這樣一個國企的成功和成長因素是什麽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穩健務實、專注誠信的經營理念。合力的前身合肥重機廠是當年國家作為“八小”重機布點在合肥的,最初從事礦山起重設備的製造,1980年代初轉型從事叉車製造並引進日本製造技術,從文章中提到的老廠長劉漢生、到現在的董事長張德進,合力幾代領導集體,按現在的話講,50多年來,始終堅持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道路,穩健務實,誠信共贏,專注於工業車輛及關鍵零部件主業,不懈怠、不折騰、不盲目、不躍進,形成了從領導班子到中層幹部、到基層員工的穩健務實、誠信向上的經營理念。
二是持續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機製進步。技術創新與管理機製創新是一個企業成長、成功的不二法則。合力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我認為首先有賴於持續的技術創新。合力從1980年代全麵引進日本先進叉車整機和部件製造技術,30年來通過消化創新、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在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完整創造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係列工業車輛產品。已經成為國家創新型企業、擁有全國第一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並承擔了一批國家重大專項和攻關項目。通過創新,合力的主導產品和核心部件成為中國工業車輛行業的標準和標杆。
如果說創新是提質,那麽管理就是增效。一個企業,無論是員工,還是現場,讓人一看就能發現管理的痕跡,看到一個組織的規則。合力長期形成了一套係統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如合力曾經是機械部第一批“雙甩”(甩掉賬本和圖紙)工程示範企業。今天,合力先後導入推進了精益生產方式、卓越績效管理模式,並引進了國際一流的SAP信息係統,實施“第五次管理革命”。這一切,都為合力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是持之以恒的改進與提高。
國企民主集中再現優勢
三是國有企業的獨特競爭優勢和文化特點。國有企業能不能搞好?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國有企業有些特點是外資、民營企業所無法比擬的。首先是國有企業的經營決策機製。盡管也受到某些方麵的詬病,但民主集中、嚴格程序的決策,保證了合力重大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其次是以人為本。國有企業的員工,通過民主管理,更能以廠為家、以廠為榮,如果薪酬、福利再跟上,人員的穩定性更好、凝聚力更強。再次是黨政工團的綜合優勢。國有企業黨、政、工、團等組織的保障優勢,對一個企業內部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發展環境是有絕對優勢的,對於促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和諧發展影響更是巨大。還有企業文化。各種所有製企業都有文化,外資是泊來文化、民營企業是老板文化,國有企業是曆史傳承文化。合力55年持續穩健的發展,形成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和企業行為準則,是合力50年發展曆程的提煉和共識,更容易讓企業落地,更容易使員工入腦入心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