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召開2013年科學技術大會,對獲評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水泥窯純低溫餘熱發電成套工藝技術及裝備”項目,給予重點獎勵。同時對3項獲得國家、省、行業獎的科技成果,6項獲得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13項二等獎項目、19項三等獎項目給予獎勵。同時表彰了23名優秀設計師和26名優秀工藝師。
近年來,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代碼601608)通過一係列的變革與發展,以核心製造及多項核心技術打造了一個中國重型裝備製造業界的領軍企業形象。
據悉,2012年技術創新推動了中信重工的穩定發展,新產品貢獻率達到74.3%。
技術創新是核心戰略
公司董事長任沁新在大會上說,為進一步增強企業全球競爭力,企業麵臨著進一步轉型,當前的外部環境變化與市場發展需要中信重工進一步的轉型,中信重工的轉型更是基於對自身能力的深刻把握。其戰略意義在於不斷構建新的生命曲線,在積極應對市場變化中謀求新的跨越和可持續發展。
中信重工將繼續把技術創新作為核心戰略,以技術創新引領市場,不斷完善和強化技術創新平台建設,發揮技術中心整體功能,構建自身核心優勢。以技術驅動、人才驅動、資本驅動和文化驅動四大驅動力,加快實現公司由製造型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由主機供應商向成套服務商、由本土化企業向國際化企業的“三個轉型”。
公司副總經理王繼生介紹,2012年技術係統全年完成新產品試製18項,新產品鑒定6項;申請68項,授權54項,其中發明22項,再創曆年新高;獲軟件著作權證書8項,軟件產品證書7項,有5項軟件產品被河南省工信廳評為“2011年度優秀軟件產品”。
2012年,中信重工新增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1人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1人獲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科技標兵榮譽稱號,1人獲“河南省技術創新先進個人”,1人進入省傑出人才計劃。公司技術中心獲“全國節能先進集體”,獲評“河南省優秀技術創新企業”、“2012年河南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20優企業”、“2012年中國製造業10大創新企業”。
2012年是中信重工技術成果數量最多、層次最高的一年。
公司研發的“水泥窯純低溫餘熱發電成套工藝技術及裝備”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礦井提升智能恒減速電液製動係統”獲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能源科技進步二等獎,“綠色焊接技術研究及應用示範”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高壓輥磨機工藝技術與設備研究”、“煤化工裝備棒磨機組”、“年產120萬噸礦渣立磨及粉磨工藝係統”等也獲地市獎項,“工業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新技術”榮獲金袋鼠世界創新獎。
中信重工在技術創新能力和成套工程能力上也有了顯著提升。礦山重型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將要建成的係列熱加工實驗平台和立磨、褐煤高壓成型實驗室進一步提升了實驗室的水平。
此外,中信重工成立了低溫介質餘熱利用研發中心,掌握了水泥餘熱、幹熄焦餘熱、燒結礦餘熱、矽冶煉爐餘熱發電的核心技術。新開發的幹熄焦餘熱發電技術已在平煤首山開始建設示範工程。密閉爐冷燒結礦餘熱發電技術已具備工程化條件。活性石灰超低溫餘熱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在落實示範項目進行驗證推廣。
核心技術促進成套產業
工程成套技術是中信重工近年來高速成長的一大業務靚點,2012年工程成套更是呈現幾何式增長,全年新增成套訂貨56.9億元,拉動了公司經營規模和效益水平的提升。
王繼生說,2012年技術係統以縮短研發周期、融合市場需求為方針,加快了高新技術產業化、成套化進程,45個重點研發項目按期完成。
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台集機電液及智能技術於一體的5米開敞式、無軌運輸硬岩掘進機已投入生產。
以恒減速閘控技術及嵌入式軟件產品為核心技術的自動化公司已被培育成全省最大的雙軟企業。
2012年澳洲SINO鐵礦世界最大覫7.9×13.6米球磨機及覫12.2×11米自磨機成功投產,淡水河穀液壓旋回破碎機投入運行,並進入滿負荷生產狀態。
上海電力褐煤提質項目通過72小時連續運行。4000T/h半移動式破碎站係統、PXZ1750旋回破碎機、提升機防爆變頻控製係統、加氫反應器鍛件等高端產品的研製成功使公司新產品市場更加廣闊。
中信重工完成了國家973項目“大型磨礦設備關鍵基礎技術研究”、帶預分解爐的活性石灰回轉窯鍛燒試驗、不鏽鋼渣粉磨和過濾脫水試驗等60餘組不同礦石JK落重試驗、邦德功試驗、輥壓試驗,為成套係統工藝選型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信重工通過全資收購西班牙公司,以及在澳洲等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麵向全社會開放應用的礦山重型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驗收工作,在布裏斯班組建SMCC礦山選礦實驗室,正式運行的澳洲礦山裝備研發中心,全麵提升了中信重工在礦業建設中破、磨、選的突出能力和優勢。
以變革尋求新優勢
擁有全球稀缺製造資源和大型化、成套製造能力的中信重工,是水泥裝備的業界領先者。其自主研製的自磨機、半自磨機等產品已使其成為全球製造基地,具有領先的成套裝備能力。
擁有核心製造能力和核心技術,是中信重工近年來不懈努力與追求長效發展的工作重心。任沁新說,裝備製造業應是一個以技術為導向的行業,特別是重型裝備製造行業更是如此。“十一五”期間,中信重工實現了由工廠製到公司製、由生產型到研發型、由內向型到外向型的“三個轉變”,公司的發展層次、規模和水平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任沁新說,以變革尋求新優勢,用科技帶動實現新優勢,這是中信重工在初步完成“三大轉變”之後的技術創新方針。任沁新說,重獎科技人員、重視科研人員隊伍建設,正是確保企業實現戰略轉型的重要條件之一。
2013年中信重工將製定首席技術專家評聘管理辦法,培養技術人才的成長通道和長效機製。任沁新說,將建立首席技術專家、院士(企業)、技能專家的專家團隊製度,培養一批業界領軍人才。
王繼生最後介紹,中信重工2013年技術係統工作的總體思路將以“變革、創新、發展”為動力,以產業化為目標,突出重點抓好技術研發。通過成套工程拉動公司經營規模,通過做強技術服務產業實現產品價值鏈延伸,通過優化設計降低成本助推主機產品訂貨以保證生產總量,通過推進新技術產業化為公司後續發展積蓄力量。
任沁新說,轉型,是現代企業發展進程中的一場深刻變革,對任何企業而言都是一個艱難而必要的過程,需要強大的動力驅動。其中,技術創新是轉型的核心驅動力,技術驅動、人才驅動、資本驅動和文化驅動,共同組成了“三個轉型”的綜合動力係統。實現“三個轉型”,這不僅是公司謀求自身發展的戰略抉擇,更是一份引領中國裝備製造業創新、迎接國際挑戰的責任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