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路面机械网首页
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两翼齐飞 做大做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

//big5.lmjx.net/www 2009-12-21 9:32:32 中国路面机械网 
        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持续高速增长,这给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些龙头企业已经跻身于世界工程机械50强,如果能抓住机遇,内外兼修,做强做大,5~10年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将有望跻身于世界工程机械五强,甚至出现中国的卡特彼勒

  得天独厚:进入行业快速发展期

  2007年上半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销售额的增速达到46%,高于整个机械行业32%的增长速度。预计全年销售额将突破2260亿元,增幅将达到40%左右,行业利润可同比增长70%~100%。

  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和快速发展,给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成长机遇。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不断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迅速成长。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产品升级速度加快;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规模效益得以显现;企业的治理明显优化,很多公司建立了整套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和组织结构,企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据《国际建设》杂志发布的2006年世界工程机械50强统计数据,我国一些优势工程机械企业,如徐工集团、中联重科柳工集团、三一重工、厦工集团、中国龙工山推已经跻身世界工程机械50强。同在长沙的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作为其中两个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龙头企业,分别以11.1亿美元和10.4亿美元的销售额,排名26和28位。

  三一重工作为一个优秀的民营企业,凭借其研发能力、技术优势和完善的营销体系,在混凝土机械以及桩工机械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目前三一公司拟在美国和印度投资建厂,出口形势乐观,预计可保持50%~100%的高速增长。另外公司灵活的管理机制和优秀的管理团队也是其一大优势。

  中联重科是国内第二大工程起重机制造商和第二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市场地位稳固。并且在重型汽车起重机和履带式起重机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原大股东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是有五十年历史的全国最大的建设机械综合性科研机构,科研实力突出。2006年,公司完成了管理层股权激励制度,其经营机制得以极大优化。

  中联重科通过自主研发和收购兼并的方式进入了多个产品生产领域:工程起重机、路面机械旋挖钻机、机床等,并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较为领先的地位,外延式发展能力突出。2007年上半年,中联重科净利润同比增长99%,预计公司2006~2009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0%以上。

  从行业整体来看,相对完整的工程机械体系正在我国逐步建立,行业内企业也出现了产品相互渗透、产品链向上游延伸的现象。

  找差距:业务多元与技术研发

   然而,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现有实力与国际巨头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根据2006年的数据,卡特彼勒的销售额是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徐工集团的12倍左右,营业利润是中联重科的28倍左右。无论从企业规模、产销量、人均产值、企业利润等方面来看,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都有待提高。

  从对卡特彼勒等国际工程机械巨头的历史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多元化战略和对技术研发的重视是其成功的两个重要原因。

  其一,产品、业务市场的多元化成为企业长盛不衰的动力。

  2006年卡特彼勒全年实现利润35.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分业务来看,机械设备实现营业利润30.27亿美元,动力设备营业利润为16.30亿美元,金融产品营业利润为6.7亿美元。

  卡特彼勒工程机械设备产品已涵盖大多数主力品种。路面机械、铲土运输机械、起重机、土木桥涵工程机械等均是其主要销售产品,其产品线宽度及单一产品销售收入和规模远大于日本小松、美国特雷克斯等国际竞争对手和我国国内企业。

  卡特彼勒凭借其完善的产品线在终端用户中建立起了较为分散和多样化的客户结构,避免了单一市场过大的风险。卡特彼勒海外市场与本土市场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其抵御单一市场经济波动对产品销售的影响。在美国1929~1932年和1974~1975年的两次经济衰退中,正是海外市场业务帮助其抵御住了风险。

  国际工程机械领域排名第二的日本小松,其海外市场业务约占其销售收入的2/3。根据小松2005年年报,小松在日本本土的销售收入仅占其总量的30.9%,其余为北美和拉丁美洲27.8%,泛太平洋地区27.2%,欧洲和独联体14.1%,其国际化的程度较卡特彼勒更胜一筹。

  其二,持续的研发投入推动产品技术进步和利润率水平逐年上升。持续地投入大量研发费用,维持产品设计开发形成了良好的循环机制,这是卡特彼勒等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得以保持持续进步的另一个主因。

  2006年卡特彼勒研发费用达到创纪录的13.47亿美元,研发费用开支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24%。

  即便在经济萧条时期,卡特彼勒仍然重视科研项目,继续推出新产品。1931年,卡特彼勒推出了革命性的60型柴油机,可将当时的燃料费大幅减低,为当时萎靡不振的拖拉机市场打开了一条生路。正是公司的研发体系帮助卡特彼勒渡过经济危机的考验,使其能够挺立于世界工程机械之巅。


来源:中国路面机械网

新闻投稿: 中国路面机械网是工程机械行业主流、权威的传播媒体。中国路面机械网的新闻资讯是百度、谷歌、新浪、搜狐等媒体的新闻源提供者,中国路面机械网所刊登的新闻将同步显示在以上媒体的新闻搜索中。

    
讨论区
查看
查看本文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专题栏目

更多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