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7米
泵车从研制到下线,不到一年时间。这期间凝聚了研发工程师、制造工人和服务工程师的智慧与心血。他们参与创造了
三一的历史,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历史。37米泵车将是铭刻在他们人生中的骄傲。他们是易小刚、吴冬香、陈林、贺正南、谭凌群、欧沩滨、朱红、肖新伟、李韧、易迪佳、罗志坚、李兆龙、邹永进、马忠明、徐元杰……何锡孟只是他们中的代表。
从制造到服务、从长沙到西宁,何锡孟跨足两个领域、两个地域,伴随了37米泵车整整一年。
1998年,何锡孟作为37米泵车的装配班长,参与了该设备的装配工作。“五大件的吊装在当时是比较困难的。”何锡孟回忆说,当时料斗、输送缸、水箱、主油缸、S管组成的泵送系统合称五大件。之前三一生产
拖泵,只需在平地组装即可。但是37米泵车需要进行吊装,大家都没有经验,吊装角度、安装位置、
数据测算,都需要慢慢摸索。
1998年年底,随着第一台泵车的顺利
销售,何锡孟也由制造工人转岗为服务工程师。1999年,作为当时少数几个熟悉泵车的工程师之一,何锡孟赴西宁售后。
何锡孟到了西宁之后,在培训操作手的同时,还对37米泵车进行了技改。之前由于经验瘮足,37米泵车分动箱采取的是拖挂形式,减震效果不明显。何锡孟将分动箱改为挂架形式,同时还把油配管等核心部件布局进行了改进。
更换辅阀块的经历,何锡孟至今记忆犹新。每当想起那刺骨的寒风,何锡孟的双腿仍感到阵阵酸痛。西宁的冬季来得早,9月份气温就下降到零度以下,到12月份室外温度更是直降到零下16度。在这样一个寒冬,何锡孟从兰州办事处仓库提着四十斤重的辅阀块到西宁搅拌站工地,零下16度的气温下一身大汗。在更换辅阀块时,何锡孟的鼻涕像水一样流,双腿蹲在地上完全失去知觉。回到搅拌站办公室,何锡孟把脚放到火上烤,结果袜子烧坏了,双腿还是没有知觉。
在何锡孟的精心维护下,37米泵车参加了西宁污水处理厂、西宁第一座拱桥——海湖桥等重点工程建设,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
2000年,三一泵车
技术逐渐成熟,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何锡孟又辗转到安徽芜湖长江大桥开展售后工作。
新闻投稿: 中国路面机械网是工程机械行业主流、权威的传播媒体。中国路面机械网的新闻资讯是百度、谷歌、新浪、搜狐等媒体的新闻源提供者,中国路面机械网所刊登的新闻将同步显示在以上媒体的新闻搜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