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现有10556名员工,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各类工程机械整机销量超过3.8万台,销售收入、盈利能力、劳动效率、装载机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居于行业前列。
柳工是1958年从上海华东金属结构件厂一部分搬迁到柳州而发展而来,最先是国家机械部下属企业,后来划拨到地方管理,是广西和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可以说,柳工的历史就是中国工程机械乃至中国装备业的发展史的缩影。近年来,柳工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发展民族装备业为己任,尽管地处较偏僻的中国南疆柳州,但心怀报国之心的柳工人面对日益揩烈的全球化竞争,数次抵制了跨国公司各种诱惑,断然拒绝了外资收购,以柳工人的勤劳智慧和团结求实的精神,打造了柳工这一民族工业品牌,打造了以柳工牌装载机为代表的民族装备业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竞争优势,书写了中国工程机械民族品牌发展的辉煌篇章。
自主创新是柳工成功的不竭源泉
柳工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先后创造了10多项行业第一,摘取了多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成为我国以自主创新而著名的一个民族品牌。
自主创新是柳工的制胜法宝。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柳工的今天。
柳工从不断模仿创新、技术引进创新过渡到自主创新,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新产品研究开发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后劲。
柳工历来重视技术创新,其装载机产品曾获得多项第一:1966年首次推出我国第一台通过专家鉴定的轮式装载机Z 435,由此开创了我国装载机生产的历史;1971年中国第一台铰接式轮式装载机,为中国装载机行业的形成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1976年中国第一台当时最大的轮式装载机ZL90在柳工出现,研制成功的多项新技术,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年,中国第一台井下装载机DZL50C在柳工问世,为中国井下装载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987年中国第一台更新换代产品ZL50C在柳工诞生,引导行业走向高科技发展之路。
近几年来柳工还先后开发了新型挖掘机和压路机、摊铺机、平地机、冷铣刨机以及挖掘装载机、滑移转向装载机等小型机械产品系列及叉车等,其中挖掘机产品通过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技术在国内保持领先,性能和档次超过韩国水平,成为目前国内挖掘机本土品牌实现销售收入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
柳工之所以能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主要得益于其完善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
志存高远的发展战略绘就柳工美好未来
科学制定战略并确保其有效实施,是企业实现持续成功的关键所在。柳工高层领导对战略管理高度重视,在战略制定、战略部署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善和科学的战略管理体系。在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的驱动下,通过自身发展战略的制定、部署和落地实施,柳工从一个单一的装载机产品制造商,逐步发展成为以客户为导向,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工程机械企业集团,实现了自身的跨跃式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和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工程机械民族品牌。柳工基于底蕴深厚的企业文化,制定了清晰的柳工战略: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立足自主创新,以装载机的绝对领先地位和战略性业务的快速崛起为战略重点,通过国际化、深度营销、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和兼并收购等五项举措,从一个传统的工程机械制造为主的企业成长为一个以客户为导向、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综合企业。
国际化是柳工重要战略举措,柳工早在2003年就率先行业提出国际化战略,是工程机械行业最早提出国际化战略的企业之一。此后,柳工致力于人才国际化、管理国际化、产品国际化、服务国际化、品牌国际化,在国际化进程中成为世界级的企业。通过多年的努力和海外网麻焷品牌建设,2008年柳工海外销售收入占比超过了15%,其中柳工5吨装载机产品在印度市场占有率超过70%。目前柳工在海外80个国家有70多家一级国际经销商、全球建设8个零件配件中心,在澳大利亚、美国、巴西、印度等地区分别成立了面向国际区域的营销公司。
2007年,印度柳工成立,2008年7月,印度工厂动工建设,这是柳工、同时也是工程机械行业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海外制造工厂,印度工厂对公司的国际化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2009年7月8日印度工厂建成并正式开业,迈开柳工国际制造的第一步。柳工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工厂的建设,创造了印度工厂建设的奇迹,成为当地同类建设项目的成功典范。
柳工产品凭借可靠的质量和性价比优势在印度市场取得了辉煌的业绩,通过本地化制造,降低综合成本,为更多的印度客户提供更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巩固在印度装载机市场的领先地位。柳工印度工厂的成功建设,克服了在异国他乡进行工厂建设和运营的种种困难,也为今后类似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柳工印度公司将建设和发展成为一个领先于印度工程械行业的企业,打造柳工国际化制造的楷模。
柳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良好机遇,通过并购、重组、合资等多种形式,有效实现战略布局和经营规模的跨越式成长。在资本运作过程中,柳工凭借自身强势的企业文化和系统能力,强势整合,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做到有效整合、快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