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衰退之苦的跨国公司试图抓住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增长机会,却仍未得其门而入
威立雅环境集团亚洲区总裁穆桥石的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满了他与各级政府官员的合影,打开书橱,里面还有更多。在向记者展示这些照片时,他刚从南昌拜会江西省省委书记苏荣回来。作为一家提供公共服务的跨国公司,威立雅在华业务约有八成都来自政府。
穆桥石无疑是一个深谙中国智慧的跨国公司领导人,他面对面拜访过的省地级官员超过50人,在他的领导下威立雅两年来在华员工数翻了两倍至2.5万人。现在,穆的出差节奏更快了,他不得不跟一个无比充满诱惑的消息赛跑—去年底中国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有3500亿元投向生态环境领域,而威立雅的主业正是水务、交通、能源和垃圾处理。
这是在华跨国公司的一个缩影。去年底推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引起了一场商业力量的竞赛,所有人都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四万亿已经投资的金额和具体方向,疾风暴雨的投资到了阶段性总结的时刻。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行业显然会是最大赢家,总投资约有1.5万亿左右;其次是汶川大地震重点灾区的灾后恢复重建1万亿;保障性住房、文教卫生、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等共投资1.5万亿。
这与今年3月份公布的情况并无实质变化,令人吃惊的是投资的速度:中央已分三批安排3000亿元投资,按照中央与地方、社会融资约1:2的比例,短短3个多月来,整个中国已将1万亿投了下去,而原本的计划是用9个季度投资4万亿。这连同今年以来全国铺开的“升级版”家电下乡和家电、汽车的“以旧换新”的财政补贴政策一起,再次演绎了令世界震惊的“中国速度”。
重症猛药的疗效看起来不坏: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近三成,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九成,农业、水利、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环保投资的增长速度介于二者之间。同时,一些与投资关联度高的行业,如工程机械、建材、机电装备等生产形势好转。
作为中国市场占有率领先的电梯企业,奥的斯的电梯被广泛应用于地铁、火车站和机场。其中国区总裁戈伟奇明显感觉,四万亿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以前很多大型项目的规划经常被延后,实际开工日期也会拖延,现在这些现象不复存在了。此外他们还在四川的重建中获益良多;世界挖掘机巨头卡特彼勒的业绩曲线则更能说明四万亿的威力—金融危机前,其在中国的挖掘机销量一度达到每月600台左右,此后销量则急剧下滑到一月份的5台。不过在四万亿计划推出一个季度后,他们在中国的销量已基本回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正在重新成为一个热情高涨的大工地,这是饱受国际市场萎靡打击的跨国公司难得的机会。“我们不想成为温水中的青蛙。”穆桥石说。
各显其能
在四万亿流向的猜谜游戏中,中国本土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已经取得先机,跨国公司必须迎头赶上。
去年底,四万亿计划甫一推出,杜邦公司大中国区总裁苗思凯就接到了来自美国总部的新任务—竭尽所能寻找四万亿中的机会。苗思凯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整合全公司资源的项目组,他给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小组起了一个颇有雄心的名字—“龙项目”。
“龙项目”共有约20名成员,分别来自北京和上海的相关业务和职能部门,主要关注高速铁路、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三个领域的投资机会。苗思凯和杜邦中国区的市场销售、研发负责人以及大客户及政府事务部门负责人是这个团队的最高领导层。其核心部门是一个被称之为“信息和资讯”的小组,负责收集、分析和传递有关项目信息,以帮助相关业务部门或行业专项小组发掘业务。
“谁是项目的所有者,项目的工期安排,项目有哪些材料承包商,进展情况如何,会公开招标吗,这些问题必须弄清楚。”杜邦大中国区公关总监徐俊说。现在“龙项目”筛选出来了上百个项目。
“中国的经济形势比其它任何地方都要好,即使是6%也是很高的增长。”奥的斯中国区总裁戈伟奇告诉《环球企业家》,他们跟踪的项目同比增加了大约10%。同时,一贯坚持高端市场定位的奥的斯也在为全国正在大建的政策性住房更改产品设计,提供功能简单、价格较低的经济性电梯。
不过,奥的斯仍要有足够的耐心。他们看好的北京地铁正加速建设,但电梯属于后期配置,设备招标一般要等土建开始一段时间后才进行。
“四万亿首先会推动项目立项和土建开始。”戈伟奇说。四万亿中将有近四成投向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正成为一个难以想像的大工地。可以想见,奥的斯的机会正孕育其中,只不过需要再耐心等待一些时日。而以杜邦为代表的建筑相关行业巨头是先他们一步的首批受益者。
来自瑞典的机械巨头山特维克公司是其中行动敏捷的一个。他们最新的一个举措是将“移动破碎筛分机”引入中国,这个大家伙可以将建筑垃圾现场破碎加工,生产出多种不同用途的再生基料。该设备已经在西安和南京的市政建设中大显身手。山特维克中国区总裁林德弘相信,移动破碎筛分机在中国有很大的潜在需求,因为这么多基建项目同时开工,如何经济有效地处理建筑垃圾是绝大多数施工企业或业主单位面临的挑战。
这个主要生产矿山机械、工业刀具以及材料的跨国企业在华已经经营了25年,拥有10个生产基地,2008年的销售额达到了44亿元。山特维克今年将在青岛、镇江、嘉定、无锡新建或扩建工厂,原因是他们关闭了在瑞典的同类工厂。其中上海嘉定正在扩建的新工厂7倍于原来的工厂,是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在全球最大的装配中心。在中国,山特维克20%的大客户占成交量的80%,因此他们主要瞄准这些大企业。这恰好与四万亿的投资倾向于基础建设和国有企业的导向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