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你死我活”的竞争,就没有“相逢一笑”的合作
一方面,面对徐州装备制造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国外工程巨头们牙齿痒痒,纷纷祭出“封杀”大旗;另一方面,又大抛“橄榄枝”,谋求各种形式的合作。
从1993年起,徐工集团陆续与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等世界工程巨头先后组建了13家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均居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前茅。
美国另两家巨头约翰迪尔、美驰也来了,分别和铜山、徐工携手,生产挖掘机和驱动桥;德国巨头利勃海尔来了,在徐工所在的金山桥开发区独资生产混凝土机械;德国另一巨头罗特艾德则又和徐工合资,生产吊机上的关键设备——回转支撑。目前,共有20余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在徐州设立独资和合资公司。
徐工“引领”下的国外工程机械巨头的安家落户,加速了徐州工程机械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也使徐州工程机械的产业基础更为坚实。
令人欣慰的是,徐州民营工程机械及配套企业,以体制优势、追求品质、服务、竞争力的强烈意识,也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形成了装备制造业长长的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徐州市周边从事工程机械相关产业的民营企业有1000余家,仅直接为徐工集团主机配套和提供经营服务的企业就有500多家,2007年配套金额近60亿元,占徐工集团年度销售额的20%左右。
借拉动内需“东风”,徐州装备产业强势推进
最新披露的徐州2009年大项目投资计划中,装备制造业项目预计投资120多亿元,比今年增加56亿元,能够实现“当年投资落地”的将近30亿元,新开工项目15项,总投资约92.7亿元。
记者了解到,徐工最新的三大“动作”是:一是收购了春兰汽车60%股权;二是基本完成资产重组预案编制,集团绝大部分优质资产将进入上市公司;三是筹建江苏(徐工)工程技术研究院,成为全国最高端的专业研究院。这个“三步曲”,将对徐工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王民表示,徐工集团将在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中当好“领头羊”,将充分发挥集团在同行业中确立的产品、技术、品牌、服务的领先优势和专业化生产特色,在做优做强做大优势主机产品的同时,突出抓好“三个加快”:加快核心关键基础零部件的新建和改造;加快推进重卡项目的建设;加快拓展新领域。全力推进徐工自主品牌,使徐工形成以工程机械产业为核心,以重型专用车、风电设备和核心零部件为双翼,集产、技、贸、金融和现代物流服务业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构建起徐工实现1000亿的产业布局。
做“老大”不容易,永远做“老大”就更难了。做和世界巨头分庭抗礼的“中国老大”,对江苏工程机械产业、对徐工集团来讲,还有许多艰难险阻需要克服。
而困难总是与机遇如影相随,徐州工程机械产业正意气风发,奋力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