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路面机械网首页
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中国挖掘机尚需“崛起”

//big5.lmjx.net/www 2008-4-29 14:32:53 中国路面机械网 
      “柳工要做挖掘机!”2003年的一次行业会上,柳工总裁曾光安对一家做挖掘机的合资企业负责人说。

  对此,人家很不以为然,甚至提醒曾光安:好好做你们的装载机吧,柳工不可能做好挖掘机。

  曾光安当即火了,放言道:“柳工宁可少做一万台装载机,也要把挖掘机做好。”

  当时,那家合资企业年产挖掘机6000台,柳工年产200台。

  四年后,合资企业的挖掘机年产量如旧,而柳工的年产量达2100多台,一举夺得中国挖掘机市场第九位,前八位都是国外品牌。

  “全军覆没”的挖掘机市场

  在国产起重机、装载机、混凝土泵车、叉车等品种把国外品牌“赶出”国门,扬眉吐气之时,挖掘机市场始终静悄悄的。

  曾经,抚顺挖掘机、长江挖掘机、黄工挖掘机等国产品牌享誉一时,因为国外大量挖掘机冲击等原因,纷纷淡出市场,只落下关门或被收购的结局。

  徐工、山东山推等知名企业另辟蹊径,打算以合资形式引进技术作为长期战略目标,然而却功败垂成。

  1995年,徐工与卡特彼勒合资成立公司生产液压挖掘机,中外双方股份比为40%:60%。第三年,卡特追加二期投资,徐工因资金短缺等原因忍痛割让24.13%的股份,从此彻底丧失话语权。

  山东山推也同样迫于各种压力,于2003年卖出20%的股份给日本小松。

  业界评论说:山推卖掉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鸡。

  卷土重来

  “中国挖掘机的发展是个让人心酸的过程,市场根本不认民族品牌。”曾光安说,

  但即便困难重重,柳工人仍矢志不渝。

  在柳工的挖掘机生产车间,工人们以班为组,每班有一块洞作牌用于技术交流。在其中一块洞作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做一流员工、造一流挖掘机。

  在坚定信念支持下,柳工挖掘机四年内翻了十倍,产品涉足4吨至36吨、14个品种。2010年,柳工的生产能力将达6600台。

  届时,中国的挖掘机市场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徐工、中联等企业也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艰难之路

  在介绍挖掘机制造厂时,柳工挖掘机事业部副总经理黎睦汉满脸愁容———柳工能生产多少台挖掘机得看老外脸色,而老外又不给柳工好脸色。

  其实,这是中国企业进军挖掘机市场所必需迈过的一道坎,挖掘机所需要的四大关键零部件:发动机、液压件、结构件和电控系统,其中只有电控系统和结构件包括柳工在内的国内一些企业能够生产,而发动机和液压件,目前国内企业望尘莫及,只能依靠进口。
  但老外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先付全款,过一段时间后交货。让企业痛苦的是,这段交货时间由去年的3个月至6个月,变成了如今的1年至1年半。

  其实不仅仅在挖掘机这一产品中,包括混凝土机械等很多产品,同样面临着关键零部件短缺的问题。

  徐工董事长王民也直呼“郁闷”两字。对于部分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徐工早已入手在做,液压油缸就是其中之一。但徐工不可能生产所有产品的所有关键零部件,在国内关键零部件企业还是“小草”的情况下,王民掰着手指一一细数着徐工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发动机、阀、变速箱……

  呼吁政策支持

  始终依靠进口不是挖掘机发展的长久之路,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关键零部件的问题。

  “我们一直在呼吁,希望国家制定政策,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分会秘书长马传伟告诉记者。

  在接受采访时,马传伟叹了很多次气———呼吁两年,但目前毫无进展。

  之前,行业协会打算组织业内大型企业联合开发,但协会无行政职能,企业间又相互竞争,联合无功而返。

  最后,希望寄托于国家投入、政府支持上。

  “政府至少要财政支持,同时给零部件制造业一个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马传伟说,发展关键零部件已迫不及待。

  而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这方面的自主创新,还刚刚开始。
来源:中国路面机械网

    
讨论区
查看
现在有 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专题栏目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