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資訊首頁 行業資訊 產品縱覽 更多

配套廠掣肘大型重機企業 國內裝備缺位導致進口加劇

2007-08-17 02:27:23
       如今,配套件生產的專業化正成為製約大企業發展困境之一,眼大肚小的中國重型機械企業麵對迅速膨脹的訂單與相對滯後的生產能力,顯得日益窘迫。國內市場的空缺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我國某些重大技術裝備依賴進口的現狀。近日,行業內的有關專家針對國內重機企業技術和質量差距較大的問題表示,要解決重型裝備依賴進口的情況,一方麵應加強配套企業的生產能力。同時,用市場換技術是值得推廣的辦法。
  配套企業接不了"繡球"
  據了解,今年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不得不將2/3的合同拒之門外。目前,國內能夠承擔100噸以上軋機設計、製造的機械企業隻有一重和二重,國內市場上的大型軋製設備幾乎全部由這兩家企業承擔。近年來國內鋼鐵市場行情普遍看好,各鋼鐵企業紛紛新增或改造設備,使得一重這樣的機械製造企業如魚得水。眼見著一塊塊肥肉到了嘴邊,想一口吞下去,又恐能力不及一時間難以消化,使一重內心充滿急迫。想法子,出對策,從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深化用工製度、分配製度改革,到加快主輔分離,都顯示出企業欲把公司做大做強、實現生產能力大跨越的雄心壯誌。
  對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零部件進行社會化、專業化采購,是企業集中精力做好核心產品的必然選擇。一重集團這樣的企業也不例外。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重集團決定著眾多配套廠家的沉浮。配套廠家如果牽住裝備企業的衣襟,就可以借船出海,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機遇。
  同時,外購最大的風險就在於如果一個配套廠家的一個配套件出了問題,整個機組就無法按期投入運行,後果十分嚴重。因此,企業在考慮對外采購、對外擴散時,對配套廠家各方麵的能力要求也很高。看來配套企業能否將"繡球"穩穩地接到手中,關鍵在於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但是,據了解,目前一重集團從省內獲得充足配套件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落後的生產使那些省內配件企業在國內配套件市場上沒有任何競爭力。這使得一重企業的負責人在喜出望外之餘,麵露難色:企業總體能力隻能滿足市場對一重需求的1/3,久而久之,眼看到嘴的肥肉也許就會被國外企業拿走。
  市場換技術仍然可行
  有關專家表示,對國內確實還不掌握技術或與國外水平差距較大的產品和設備,應采取市場換技術的方針,通過捆綁招標促使外國公司與國內企業合作,向我國企業轉讓技術。專家認為,在市場換技術方麵,"三峽模式"是個成功典型。1996年6月,三峽工程左岸14台機組招標文件發出時,我方要求投標者與中國有資格的製造企業聯合設計、合作製造,並向中國製造企業轉讓技術;中國製造企業所占市場份額的比例不低於總價合同的25%,後兩台機組以中國製造企業為主提供整台機組。中方專家稱,引進技術、分包製造、進行技術培訓,是我國企業掌握引進的核心技術的重要環節;在技術轉讓標書中,要求外方轉讓設計源程序,才能通過外方技術轉讓把技術真正學到手;項目實施中,我國企業可以派人參加試驗、聯合設計和技術轉讓培訓;在安裝於中方計算機上的轉讓軟件達到與國外計算結果相同、順利使用一年並驗收後,中方再支付技術轉讓費。
  通過這種模式,兩家中方企業在開展三峽機組科技攻關的基礎上較好地消化了引進的技術,具備了自主開發設計製造大型水電機組的能力。據悉,三峽右岸12台機組選定前4台國際招標的方案中,中國企業都具有了投標資格,並參與了水輪機模型轉輪的同台對比,提高了我國水電機組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據悉,"三峽模式"應用的核心在於依托工程項目引進技術、合作製造,從而加快我國重大技術裝備發展。當然,目前的產業現狀已對引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設計技術無法從轉讓獲取
  機械產品大量依賴進口,除了國內配套企業的技術和質量無法達到要求外,一些廠商隻重眼前利益、輕視研究開發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一位汽車公司的技術人員提出,現在汽車水平不斷提高,對專用機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像鏜缸孔、曲軸孔、缸蓋閥座導管等汽車關鍵部件配套使用的專用精密機床,需求品種多、批量小、技術要求高、開發難度大,不少機床企業已經放棄研發,目前國內市場已出現嚴重短缺,不得不依賴進口。
  據不完全統計,在未來20年內,我國將大量采購工程機械中的重大技術裝備;水利、鐵路、城鐵等施工需要盾構機和岩石掘進機近百台,若從國外進口則需要8億美元;到2010年,新建和擴建礦井需要的高效綜采設備超過200套,將耗資70億美元。
  對於國家急需但目前國內還不能掌握的、開發時間長投入費用高的重型機械產品,市場換技術是個很好的模式。專家指出,"當然,有些技術是市場換不來的,如重型燃氣發電設備我國2002年通過23套捆綁招標,使外方轉讓了75%的製造技術,然而設計技術是無法轉讓的。一方麵,我國企業應該加強與先進國際企業的各方麵合作;另一方麵,要變被動為主動,加強自主研發能力,提升技術水平,隻有這樣才能徹底改變我國重型機械設備依賴進口的局麵。"
微信掃一掃,小程序中看資訊
本篇稿件內容係出於傳遞信息之目的自第三方網站轉載,行業企業、終端用戶投稿。若對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本網站聯係,本網站將迅速給予回應並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聯係電話:010-84673349)。
新聞投稿:news@lmjx.net

相關資訊

“工程機械後市場(新疆)私董會”在烏魯木齊順利召開

到新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麽多年國家一直在大力支持新疆的發展,特別是今年4月9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商務廳發布了《中國(新疆)。

2024-05-25
以數字化助力企業海外營銷,摩迅科技“全球營銷服務”活動泉州站順利召開

以數字化助力企業海外營銷,摩迅科技“全球營銷服務”活動泉州站順利召開

2024年5月21日,由中國路麵機械網&摩迅科技主辦,泉州市裝備製造業協會和泉州工程機械協會協辦的——如何利用數字化營銷工具,提升海外營。

2024-05-22
築養路機械科技沙龍在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期間成功舉辦

築養路機械科技沙龍在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期間成功舉辦

2024年5月16日,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與浙江大學高端裝備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以下簡稱科技節)在杭州隆重開幕。

2024-05-21
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精彩繼續,各項活動圓滿結束

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精彩繼續,各項活動圓滿結束

5月17日,2024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簡稱科技節)繼續在杭州臨平舉行,眾多專家學者出席,活動內容豐富,充滿科技魅力。

2024-05-20
單增海:工程機械行業發展趨勢與徐工科技創新實踐

單增海:工程機械行業發展趨勢與徐工科技創新實踐

2024年5月16日,以高端·智能·綠色為主題的工程機械科技節在浙江杭州開幕。

2024-05-20
【2024 CMITF】傳動向前,杭齒攜新傳動技術產品亮相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

【2024 CMITF】傳動向前,杭齒攜新傳動技術產品亮相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

2024年5月16—17日,在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與浙江大學高端裝備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以下簡稱科技節)上,杭州前進齒輪箱。

2024-05-20
【2024 CMITF】鐵建重工“超級工程利器”亮相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

【2024 CMITF】鐵建重工“超級工程利器”亮相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

2024年5月16—17日,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與浙江大學高端裝備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以下簡稱科技節)在杭州成功舉行。

2024-05-20
【2024 CMITF】中鐵裝備在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展現“硬核實力”

【2024 CMITF】中鐵裝備在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展現“硬核實力”

2024年5月16—17日,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與浙江大學高端裝備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以下簡稱科技節)在杭州成功召開。

2024-05-20
【CMITF 2024】科技賦能行業,創新驅動發展,合力亮相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

【CMITF 2024】科技賦能行業,創新驅動發展,合力亮相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

2024年5月16—17日,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與浙江大學高端裝備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以下簡稱科技節)在杭州成功舉行。

2024-05-20
【2024 CMITF】恒立液壓亮相科技節,助推行業液壓件高端化進程

【2024 CMITF】恒立液壓亮相科技節,助推行業液壓件高端化進程

2024年5月16—17日,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與浙江大學高端裝備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工程機械行業科技節(以下簡稱科技節)在杭州成功舉行。

2024-05-20
查看更多

今日頭條

為您推薦

尋路

【尋路】美通築機仇德勝:十八載櫛風沐雨 守初心砥礪前行
【尋路】蘇子孟:BICES 2019各項籌備工作目前進展順利
【尋路】王偉炎:國機重工品牌一體化鋒芒凸顯
更多尋路

中國路麵機械網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