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2十幾年前就是這樣,垃圾分類流於形式,居民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物力進行垃圾分類,可是最後就混收混運,都拖到垃圾焚燒廠了。垃圾分類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分分類的問題,而是涉及到多個方麵的重大問題。比如,居民不分類怎麽辦?老人不會分類怎麽辦?分類後的垃圾如何運輸?如何處理?專門垃圾處理廠如何補貼?怎樣進行垃圾分類最經濟環保、簡便易行?居民不分類,有的地方是進行督導,比如上海,發動大爺大媽來監督。而有的地方是用專門的塑料袋,帶有二維碼,居民丟垃圾隻能用這一種垃圾袋,如果你不分類,馬上就可以查到你家。居民不分類,首先,我們應該進行教育,既要教成年人分類,也要教孩子,把垃圾分類教育搬進課堂。分類後的垃圾,那就應該分類運輸。但是如果分類分得太細,運輸成本就太高了,所以不是分得越細越好,而應該綜合考慮環境與經濟效益。再之後就是分類後的垃圾處理。分多少類,那就應該分多少類來處理。比如有毒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建築垃圾、小型電子產品、大家電等等,如果分成那麽多類,那就應該分那麽多次來處理。補貼問題。垃圾是負資產,處理垃圾,使之無毒無害,那是要投入很多錢的,所以我們要對垃圾處理廠進行補貼。最後一點,進行垃圾分類也應該考慮城市大小。大城市人口多,垃圾自然也會有很多,所以分得細一點也沒問題。而小城市就不行了。小城市人口較少垃圾量不大,如果分得太細,就不值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處理了。就比如說某小城市一天隻有三十節幹電池的垃圾量,分類出這三十節幹電池怎麽處理呢?難道單獨建個廠?或者發到外地去處理?不現實的。所以說垃圾分類不是那麽簡單的,那些混收混運的垃圾分類隻是做了表麵功夫,形式主義,後端並沒有建設相應的處理設施。
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