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敬業與奉獻築就鐵路建設者的精神豐碑
—— 訪2017年“中國好人榜”入選者王利民
2017-04-12 15:47
【中國路麵機械網訊】(通訊員 楊景霜 邸蘭英)2016年時任中鐵二十三局集團二公司副總經理的王利民,因在牡綏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綏芬河鐵路貨場改造工程、哈牡電氣化鐵路改造工程等多個項目中不畏艱難、勇挑重擔、善作善成,榮登今年1月“中國好人榜”,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日前,筆者見到王利民時,他正在組織排布哈牡電氣化鐵路改造工程施工方案,不時響起的電話使采訪時斷時續。剛剛晉升為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的他,第一站便來到了哈牡電氣化鐵路改造項目現場,因為這裏縱橫交錯的鐵路凝結了他的智慧和心血,每一段線路都是他帶領大家用汗水丈量出來的。
立下“軍令狀” 敢啃“硬骨頭”
王利民還清晰地記得去年那個重要的日子,迎著新年的第一縷陽光,他登上了牡綏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正式開通運營的首趟旅客列車。列車從綏芬河新站出發,向牡丹江方向疾馳而去,列車時速瞬間定格在了180公裏。穿隧道、跨橋群,線路兩側深路塹、高護坡一閃而過,沿線一望無際灰白挺立的防護柵欄,像朝夕相處的戰友,列隊迎接來自四麵八方的中外旅客。映入眼簾的建設成果令王利民感慨萬千,五年多的風雨曆程曆曆在目……
2011年8月,王利民率領著一群敢啃“硬骨頭”的漢子,風塵仆仆來到百年口岸綏芬河。他們要在中東鐵路建設百年之後,在這裏再建一條經濟大動脈——牡綏電氣化鐵路。37歲的王利民接任牡綏鐵路工程項目經理後,麵臨著鐵路基建投資緊縮導致的資金鏈斷裂,和地材價格、設備租賃、人工費價格攀升等帶來的施工成本增加問題。經曆了幾個不眠之夜的思考後,王利民意識到開弓沒有回頭箭,越是困難,越是要挑戰。
有一段時間,工程進度一度滯後。為了盡快扭轉被動局麵,王利民上任後苦思對策,努力尋找突破口。困境麵前,開源節流是他首先想到的對策,於是多次組織班子成員召開降低成本分析會,在對已經到位的施工圖進行核算的基礎上,與初設圖紙比較找出量差,再通過逐級上報設計變更審批方案,實現“二次經營”創效降低成本,在精細化管理中尋找突破口。
鐵路建築工程的材料費占成本的60%以上,所以王利民對材料的價格、質量、運距的要求特別講究。實施了嚴格的物資招標采購,嚴把工程結算關,重大物資采購親自組織詢價談判。學技術出身的王利民,在優化施工方案上更是絞盡腦汁,苦思點子,最終實現了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工程質量全麵提升,信用評價屢創佳績。
付出不尋常 挑戰不可能
“初冬的寒風/在穆棱河畔肆虐/嫋嫋的炊煙/縈繞在石砢砬鄉間/你總能看到/那些厚重的棉襖、耀眼的安全帽/在白樺林中移動/架橋機向遠方延伸/伸展我們沉甸甸的希望……”這是一線員工的感慨。王利民說,這首詩既生動再現了鐵路建設者的工作畫麵,也表達了他們為鐵路事業奉獻的信心和決心。
牡綏鐵路擴能改造項目是國家重點工程,工期緊迫,施工難度大。優質、安全、高效完成施工任務,不僅是企業發展的要求,也是創信譽的政治任務。他適時做好參戰員工的宣傳鼓動工作,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他時常說,人應該有點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知難而進的進取精神,求真務實的敬業精神,顧全大局的協作精神。為此,他大膽提出了一個新的管理模式,高標準,嚴要求,關鍵工序責任到人。他強調說,這個“責任到人”,不僅是項目部的管理人員,而是落實到每名員工的肩上,每道工序都要有可追溯性,出了問題,第一時間便能查出問題的源頭。這個大膽的決策一經推行,很快收到了奇效。不但質量更上一層樓,還調動了施工人員良性競爭的積極性,施工進度也提高了不少。
作為項目經理的王利民深深知道,一個企業立足市場、開拓市場,一靠實力,二靠信譽,而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打造的品牌說話。在市場的經濟條件下,要發展壯大自己,就要不斷地打造自己的品牌。他所指揮的牡綏電氣化鐵路全部達到優良標準;施工工藝質量符合國家、中國鐵路總公司頒發的施工規範及施工技術規則。其中新建綏芬河站房綜合樓獲得黑龍江省建設優質工程最高獎“龍江杯”,綏西隧道等三項工程被評為局級優質工程。2016年1月1日,牡綏電氣化鐵路正式通車,這條鐵路把綏芬河納入了牡丹江“一小時交通圈”,自開通後每天往返綏牡兩市間的旅客達三四千人次,大大拉動了牡丹江地方經濟的發展。
勇於挑重擔 收獲喜連連
王利民在牡綏電氣化鐵路建設中的表現,得到了公司管理層的認可。去年年初,公司又把綏芬河鐵路貨場改造項目,哈牡電氣化鐵路擴能改造一標段、三棵樹鐵路車輛段改造項目總指揮的重擔壓在了他身上。哈牡電氣化鐵路一標段從一麵坡到哈爾濱150多公裏,點多線長,多是山區,全線60多個橋涵等構建物,區間沒水沒電沒路,安全風險極高。王利民經常駐守施工現場督戰,確保了高風險的既有線施工安全穩定。綏芬河貨場改造工程,地質條件和地下情況複雜,多專業交叉作業幹擾大,從初定的9個月工期壓縮至5個月。三輛改造工程百餘天時間內,要完成3萬多平方米房屋的改擴建任務。工期之緊、任務之重、難度之高、壓力之大,在公司施工史上前所未有。王利民帶領大家不埋怨、不觀望,不等不靠、主動出擊,晝夜不停搶進度,苦幹實幹保工期,創造了“三輛和貨場”施工速度,堪稱改造工程施工的奇跡,多次受到哈局黨政主要領導的讚譽。
多年從事鐵路建設工作,王利民已養成了一個習慣,無論是深夜還是淩晨,隻要有職工施工,他就必然盯在現場。去年冬季的一天,狂風夾雜著凍雨傾瀉而下,為了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他與職工們在現場徹夜忙碌,雨水打濕他們身上的灰土,寒氣侵入肌骨。回到宿舍後,王利民一直高燒不退,大家都勸他住院治療,但他說啥也不肯,吃了幾片感冒藥,又奮戰到了施工現場。
五年多來的付出,讓40歲出頭的王利民瘦了,曾經烏黑的頭發冒出了白茬。由於工作壓力大,太過勞心費神,王利民經常徹夜難眠,能飽飽地睡上五六個小時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奢望,所以他隻能在奔往施工現場的途中眯上一會兒。因身體嚴重透支,他患上了高血壓、胃腸炎等疾病。
忘我的工作、超常的付出,也為王利民換來了累累碩果。近年來,他先後獲得了中國鐵路總公司火車頭獎章、黑龍江省鐵路建設先進個人、黑龍江省敬業奉獻好人、中國鐵建“十大傑出青年”等殊榮,入選了“黑龍江省鐵路建設群英譜”,並於今年1月份榮登了“中國好人榜”,被業界稱為“奔跑在鐵路建設戰線上的戰士”。
王利民隻是難中爭優、險中奪勝精神的個體代表,實際上這種精神已經融入到大多數鐵路參建人員的血液中,落實到了參建隊伍的實際行動中。他們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堅韌,在鐵路線上揮灑驕傲和自豪,用堅實的臂膀挺起了經濟發展的新脊梁,他們是一支真正的鐵軍。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路麵機械網官方微信(lmjxwx)。